歷史
孫中山逝世九十六週年,上海及南京的孫中山故居紀念館展出主題展,台北「國父紀念館」舉行敬獻活動。台灣學者憂慮,未來「孫中山」三字會從歷史課本消失。
上海網紅地標思南公館,附近有一條幽靜的香山路。香山路七...
電影《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主人公保爾‧柯察金的扮演者、蘇聯演員瓦西里‧蘭諾沃依,因染新冠病毒病逝。中國互聯網再次產生有關《鋼鐵》的爭論,探討前蘇聯解體。
二零二一年元月二十八日,前蘇聯演員瓦西里‧蘭諾沃...
中共召開華國鋒誕辰一百週年座談會,肯定他在改革開放重要角色,功大於過。抓捕四人幫一役,他起了決定性作用,改變中共黨史與中國命運。
二月二十日中共中央召開座談會紀念華國鋒誕辰一百週年(實際誕辰為二月十六...
莫斯科鐵路擴建,首次向國際招標,中國鐵建勝出,助建連接郊區的最新專線。中國飲水不忘掘井人,第一條地鐵就是在蘇聯專家幫助下建成的,難忘《莫斯科郊外晚上》歌聲。
近日,「中國人在莫斯科修建地鐵」的視頻在互...
丹東抗美援朝紀念館擴建開館,新館展陳面積是舊館五倍,時隔六年才開放。在中美對抗加劇的今日,「抗美」紀念館無疑賦予新的意涵。
位於遼寧省丹東市鴨綠江畔的英華山上,改擴建後的抗美援朝紀念館與朝鮮新義州市隔...
前美國國會圖書館中文部主任王冀,半生忙於運籌帷幄中美與兩岸三地之間的關係,促進中美之間交流,親歷眾多重大歷史時刻,作為民間學者,為打破兩國之間的傲慢與偏見鞠躬盡瘁。
今年八月二十二日香港英文《南華早報...
一九七一年林彪叛逃的「九一三事件」震驚海內外,人們在聽到林彪等人灰飛煙滅的消息時,也在靜默中隱隱聽到文革終將結束的驚雷,毛澤東不滿林彪兒子要接班,埋下分裂伏筆。
近日,中國大陸微信群出現不少轉貼,稱「...
美國總統尼克遜當年訪華時只想聯中制蘇,而非讓中國變得自由開放。民主人權從來都不是美國的考慮因素,赤裸裸的自身利益才是。
美國建立及維護全球霸權,除了靠軍隊大棒子與美元胡蘿蔔之外,還有同樣重要的文宣攻勢...
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逝世110週年,他以偉大人道主義者的切膚之痛,觀察俄羅斯底層民眾的生存狀態,提倡「不以暴力抗惡」,也預示俄羅斯民主化的理想。
今年是俄羅斯也是世界文豪托爾斯泰逝世一百一十週年。一九一...
常州市五年級學生繆可馨因作文被老師批評不夠正能量而自殺,悲劇引人深思,在中國,政治口號是一時工具,背後的實際操控才是關鍵和要害。
近來,網上尤其微信群經常談論常州市五年級學生繆可馨的自殺,人們更憂心目...
一九七二年,日本擬與中華民國斷交,改與北京建交,台北動員管道對日遊說,也運用梁肅戎等「滿洲國」人脈,影響東京決策高層,接觸大平正芳、田中角榮等人,但力挽狂瀾終告失敗。
七十五年前的夏天,大日本帝國向聯...
中美關係急轉而下可能激發中國的自信自強、奮發有為。中國政治家和民眾多半會意識到,改革開放雖取得輝煌成就,但對文革丶極左路線丶浮躁狂妄劣根性等仍須深入反思。
因為貿易戰、科技戰,尤其新冠疫情蔓延,中美關...
新冠疫情令人憂心東西方重回冷戰時的世界格局,然而回看冷戰的結束實際是兩大陣營一邊對峙、又一邊向理性靠攏的結果。中國歷經胡耀邦等改革家覺醒及思考,實事求是、和平發展是不變的主旋律。
新冠病毒肆虐時,不少...
正在加載更多...
環球盛事
更多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專題
更多
- 新冠病毒疫情 香港全民核酸檢測再掀熱議
- 美國總統選舉 拜登須躲開特朗普陷阱
- 大灣區 香港深圳合作發展策略
- 中國改革 中國時刻大辯論儒家文化衝擊美國秩序
- 中國商機 上海進博會美國企業熱絡
- 一帶一路 緬甸向印度購潛艦捨棄中國
- 新科技 蘋果及谷歌公布2020最佳App 疫情下健身類App奪雙平台冠軍
- 中美關係 第三隻眼睛看中美彼此誤判
- 兩岸關係 美台軍售升溫 野戰通訊升級
- 南海風雲 船艦南海對峙馬中低調處理
- 薄評厚論 007之死
- 東南亞 霹靂大臣被投不信任票 大馬執政聯盟內鬥升級
- 中日關係 日本新防長親台制華內情
- 朝鮮半島局勢 朝鮮啟動最高級別防疫
- 香港政治 揭開港獨反中主義的理論根源
- 書介 藏族導演家萬瑪才旦 小說精選集別有洞天
- 影評 中年擂台一秒打拼
- 經典回顧: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 評委簡介
- 中國維權 任志強判刑18年來龍去脈
- 中國軍事 馬祖飛彈之謎 射程遠及上海 兩岸危機升高

亞洲週刊微信專頁
請使用微信掃瞄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