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專題
2014年亞洲週刊風雲人物,選出了香港佔領運動中兩大主角--佔領者和反佔領者。他們似乎是死敵,但也可能是密友,他們敵對,但也彼此需要,他們的緊密互動,改變了香港的歷史進程。佔領者與反佔領者其實是香港社會思潮的一對雙胞胎,代表香港人所渴望的一切--追求民主,但卻不能放棄法治;追求普選,但卻不要港獨;追求社會公正,但卻不要失去穩定。
二零一四年的亞洲週刊風雲人物,選出了香港佔領運動中兩大主角--佔領者和反佔領者,因為他們代表了這個城市在綿延幾個月中的兩極化的爭鬥。這兩個對立的群體,從唇槍舌劍到肢體衝突,糾纏不休。他們似乎是死敵,但也可能是密友,他們敵對,但也彼此需要,他們的緊密互動,改變了香港的歷史進程,也在中華民族歷史的長河中,掀起了風浪,留下了至今未息的餘波。
佔領者與反佔領者,奇異地,其實是香港社會思潮的一對雙胞胎,在政治轉型中各走相反方向,但在現實生活中,他們也許是兄弟、夫妻、父子、姐妹、同事。在這個泛政治化的季節,他們都投入了一場前所未見的爭辯與鬥爭,至今未休。
這場佔領運動,成為香港歷史上一場規模最大、分裂最嚴重的政治動員事件,很多家庭和家族都陷入了政治意見對立、乃至互罵的局面。了解這兩個群體的核心和他們內部變幻多端的價值光譜,就可以發現香港最新的變貌。
從數量來說,佔領派一直處於少數,但在九月二十八日警方施放八十七枚催淚彈時,佔領者凝聚的力量處於最高峰,在廣場的集會,人群數以萬計,但到了後來,隨著阻擋交通曠日持久,暴力衝擊事件此起彼伏,終於使民心逆轉。
相關文章
更多
拜登對華外交受到內部反華氛圍的影響,強調強硬路線,但經濟利益又與中國高度掛鉤。拜登對華政策的三大挑戰是(一)軍事上如何建立管控風險機制,避免在台海與南海擦槍走火。(二)經濟上,如何面對中美「連體嬰效應...
拜登成功宣誓成為第四十六任美國總統,場外哨崗林立,二萬五千國民警衛軍嚴陣以待,但和平的場面總算保住美國制度的臉面。但接著就是對特朗普的彈劾,政治氣氛依然緊張,拜登演說強調團結與疫情嚴重。他上任後須即應...
環球盛事
更多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專題
更多
- 新冠病毒疫情 香港全民核酸檢測再掀熱議
- 美國總統選舉 拜登須躲開特朗普陷阱
- 大灣區 香港深圳合作發展策略
- 中國改革 中國時刻大辯論儒家文化衝擊美國秩序
- 中國商機 上海進博會美國企業熱絡
- 一帶一路 緬甸向印度購潛艦捨棄中國
- 新科技 蘋果及谷歌公布2020最佳App 疫情下健身類App奪雙平台冠軍
- 中美關係 第三隻眼睛看中美彼此誤判
- 兩岸關係 美台軍售升溫 野戰通訊升級
- 南海風雲 船艦南海對峙馬中低調處理
- 薄評厚論 007之死
- 東南亞 霹靂大臣被投不信任票 大馬執政聯盟內鬥升級
- 中日關係 日本新防長親台制華內情
- 朝鮮半島局勢 朝鮮啟動最高級別防疫
- 香港政治 揭開港獨反中主義的理論根源
- 書介 藏族導演家萬瑪才旦 小說精選集別有洞天
- 影評 中年擂台一秒打拼
- 經典回顧: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 評委簡介
- 中國維權 任志強判刑18年來龍去脈
- 中國軍事 馬祖飛彈之謎 射程遠及上海 兩岸危機升高

亞洲週刊微信專頁
請使用微信掃瞄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