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長王毅三個月內再訪東南亞,在美國新政府上台之前強化與東南亞的關係。中國與東南亞間最大障礙是南海主權紛爭,估計拜登政府會鼓動南海主權聲索國對抗中國。
在美國新任總統拜登上台前夕,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再訪東南亞,這是他在短短三個月內兩度走訪東南亞,以捐贈疫苗之名拜會東盟九國領袖。王毅是於一月十一日至十六日訪問緬甸、印尼、汶萊和菲律賓四個國家,去年十月,他則走訪柬埔寨、馬來西亞、老撾(寮國)、泰國和新加坡。
王毅在拜登上台前做最後的「外交衝刺」,引起外交及區域戰略研究員的興趣,並相信中國是要在美國新政府上台並可能改變對東南亞的外交政策之前,強化與其後院東南亞的關係。美國「外交學人」網站認為,王毅在三個月內第二次訪問東南亞,其重點絕不僅僅是新冠疫苗,疫情後的經濟復甦、「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和區域穩定應是他議程上的主要項目。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下,大量「一帶一路」專案因相關國政府調整預算、喪失債務償還能力以及人員、物流受阻而陷入停擺;大馬也在最近以無力承擔為由,取消銜接吉隆玻至新加坡的馬新高鐵計劃。讓人感興趣的是,東盟十國,王毅走訪其中九個,獨漏越南,區域分析師相信,這除了是中越關係近年來因南海主權紛爭摩擦不斷,更主要是越共十三大將在一月底召開,屆時將決定越南未來五年的領導班子和發展方向,為避免捲入越南國內的政治鬥爭,被不同的政治派系作為鬥爭的戲碼,因而避為上策。
馬來亞大學中國研究所主任饒兆斌對亞洲週刊說,特朗普時代「讓美國再次偉大」政策給美國帶來很大的傷害,由美國前總統奧巴馬針對東南亞乃至「印太」布置好的戰略部署都被打破打亂了,最經典的就是TPP的退群。美國任何針對東南亞的政策,如果要有效的話,必須是多面性的,而不能只是突出安全一項。特朗普時代的蠻撞,以為只要在東南亞炒作「中國威脅論」和展示軍事實力就可以獲得東南亞諸國,特別是涉及南海爭議的國家的支持。饒兆斌指出,南海問題已經成為一個結構性問題,不會趨向平靜。中美兩國各自都難以從現在的立場退讓,僵局會持續下去。
在經濟貿易上,饒指出,中國、東盟、韓日澳和新西蘭通過RCEP形成了絕大的經濟共榮圈,中國在東南亞的影響力比奧巴馬時代更深。拜登上台,重新加入CPTPP/TPP會是最為明顯的戰略舉措,畢竟拜登作為奧巴馬的副總統,對美國加入TPP的過程和考量十分清楚。不過,饒說,拜登面對高度分裂的美國社會,以及共和黨極右勢力對二零二四年大選的虎視眈眈,拜登必須「先安內而後攘外」,因此他在第一任期內想重回TPP的話,困難重重。義騰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藍中華對亞洲週刊表示,預計拜登政府很大可能會放緩與中國進行貿易戰,因為拜登政府認為與中國對抗不能單靠關稅戰爭,必須依靠一系列的組合拳,特別是依賴盟國的共同協作。此外,拜登政府曾說只是把中國定位為競爭對手,不是一定要拼個你死我活的敵人,且拜登準備與中國在氣候變化等一些國際問題合作,故中美在關稅對抗會放緩一點,這對東南亞是好事。不過,美國會加緊在科技和技術遏制中國的進步,藍估計拜登政府會延續中美的科技對抗的局勢。
- 新冠病毒疫情 香港全民核酸檢測再掀熱議
- 美國總統選舉 拜登須躲開特朗普陷阱
- 大灣區 香港深圳合作發展策略
- 中國改革 中國時刻大辯論儒家文化衝擊美國秩序
- 中國商機 上海進博會美國企業熱絡
- 一帶一路 緬甸向印度購潛艦捨棄中國
- 新科技 蘋果及谷歌公布2020最佳App 疫情下健身類App奪雙平台冠軍
- 中美關係 第三隻眼睛看中美彼此誤判
- 兩岸關係 美台軍售升溫 野戰通訊升級
- 南海風雲 船艦南海對峙馬中低調處理
- 薄評厚論 007之死
- 東南亞 霹靂大臣被投不信任票 大馬執政聯盟內鬥升級
- 中日關係 日本新防長親台制華內情
- 朝鮮半島局勢 朝鮮啟動最高級別防疫
- 香港政治 揭開港獨反中主義的理論根源
- 書介 藏族導演家萬瑪才旦 小說精選集別有洞天
- 影評 中年擂台一秒打拼
- 經典回顧: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 評委簡介
- 中國維權 任志強判刑18年來龍去脈
- 中國軍事 馬祖飛彈之謎 射程遠及上海 兩岸危機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