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專題
2021/3/8-3/14
2021年10期
轉型正義意涵與七部曲
對於「轉型正義」較為簡單的定義是「國際轉型正義中心」創辦人畢克佛德(Louis Bickford)的說法,轉型正義是「一個原先不民主的社會,如何處理過去所發生的人權侵犯、集體暴行、或其他形式的巨大社會傷痛,以建立一個比較民主、正義、和平的未來」。美國法政學者墨菲(Colleen Murphy)在《轉型正義的概念基礎》(The Conceptual Foundations of Transitional Justice)裏則指出,轉型正義基本上是關於不同種類的正義與不同道德要求之間妥協。
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系教授葉浩則歸納為:「轉型正義嚴格說不是『一種』正義,而是在特定的歷史情境底下,必須在司法正義(對個人究責)、分配正義(因為涉及補償或賠償,需要動用國家資源)、代間正義(例如黨國時期的特定公務人員享有相較於民主化之後公務人員的優惠存款利率)之間,以及人權、原諒、和解等諸多道德價值之間,做出權衡。」
「國際轉型正義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Transitional Justice, ICTJ)根據他們協助處理各國轉型正義的經驗,學者江宜樺將其疏理如以下七部曲:
1真相調查。
相關文章
更多
五十年前在台灣爆發的保釣運動,改變兩岸三地政治。如今釣島水域成為美日與中國大陸三方必爭之地,也是軍事博弈的焦點,新加坡智庫警告,釣島水域的東海像火藥庫。但綠營由於親美日,角色曖昧。台灣民間保釣重點從知...
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七十年代在政大發起保釣示威,冒著被捕風險聯合本地學生和僑生示威,向美國駐台北大使馬康衛提交抗議信。
半世紀前保釣掀起海內外狂潮,影響一個世代,國安會前秘書長蘇起當時就讀政治大學外交系...
環球盛事
更多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專題
更多
- 新冠病毒疫情 香港全民核酸檢測再掀熱議
- 美國總統選舉 拜登須躲開特朗普陷阱
- 大灣區 香港深圳合作發展策略
- 中國改革 中國時刻大辯論儒家文化衝擊美國秩序
- 中國商機 上海進博會美國企業熱絡
- 一帶一路 緬甸向印度購潛艦捨棄中國
- 新科技 蘋果及谷歌公布2020最佳App 疫情下健身類App奪雙平台冠軍
- 中美關係 第三隻眼睛看中美彼此誤判
- 兩岸關係 美台軍售升溫 野戰通訊升級
- 南海風雲 船艦南海對峙馬中低調處理
- 薄評厚論 007之死
- 東南亞 霹靂大臣被投不信任票 大馬執政聯盟內鬥升級
- 中日關係 日本新防長親台制華內情
- 朝鮮半島局勢 朝鮮啟動最高級別防疫
- 香港政治 揭開港獨反中主義的理論根源
- 書介 藏族導演家萬瑪才旦 小說精選集別有洞天
- 影評 中年擂台一秒打拼
- 經典回顧: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 評委簡介
- 中國維權 任志強判刑18年來龍去脈
- 中國軍事 馬祖飛彈之謎 射程遠及上海 兩岸危機升高

亞洲週刊微信專頁
請使用微信掃瞄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