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二二八歷史研究的作家藍博洲認為,台灣五十年代白色恐怖不只殺了許多知識菁英與民眾,更把日據以來進步的理想主義傳統和社會良知與正義都徹底消滅了,從而造成以反蔣、親美、反共的本土資產階級為主導的「台灣結」,逐漸成為當今青年一代「去中國」的主流意識。民進黨現在的「轉型正義」,也只有藍綠換位的「轉型」卻沒有正義。
二二八的問題今天被台獨派化約成為簡單的「省籍矛盾」,企圖透過對歷史事件的詮釋來推動反中或是去中國化的意識。但是台灣作家藍博洲解釋其實當時的民眾和有識之士是企圖建立自由民主的台灣,而非排斥外省人。在二二八之後引申出來的文壇論戰更確立了雙方的民族意識,確立台灣文學始終是中國文學的戰鬥的分支等共識。無奈於一九五零年美國介入台灣事務以後,那些嚮往解放台灣的聲音被殘忍的白色恐怖肅清,冷戰之下的暴力手段更加強化了台獨派的今天論述,真正的「轉型正義」遙遙無期。
如今,二二八的起因被台獨廣泛化約為省籍矛盾,這個說法與歷史真相吻合嗎?
這當然不是歷史真相。必須知道二二八的實態及其處理;然後是關於它的論述發展。顯然這不是一次簡短的訪談能夠說清楚的,因為它是夾雜著現實政治鬥爭的歷史問題。
從現象面簡單說,它起於一九四七年二月二十七日晚上在台北街頭爆發的警民衝突,隨即蔓延北、中、南部幾處主要城市,相繼出現民眾武力接收行政機關,攻打軍事據點的戰鬥局面,從而驚動南京國民政府派兵鎮壓與清鄉。前後數週。鬥爭在兩條戰線同時展開,一條是以省參議員王添?為代表的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的文鬥,具體體現於宣傳組長王添?的「對策委員會」綜合討論後草擬的三十二條〈處理大綱〉,其中包括:「對目前的處理」七條,「根本處理」(包括軍事方面五條、政治方面二十條)二十五條。總的來說是:反對在台灣徵兵,反對將台灣陷入內戰漩渦,制定省自治法為本省政治最高規範,地方首長實施民選,省府各級警政官僚由本省人充任,以及言論、出版、罷工、集會、結社自由等民主、自治的具體要求。另一條是武裝鬥爭:主要是中共台灣地下黨武裝部長張志忠領導的在雲嘉南地區戰鬥的自治聯軍,張志忠指導、以老台共謝雪紅為首在台中地區戰鬥的二七部隊(民主聯軍),以及中共地下黨人李中志與郭琇琮、陳炳基等領導指揮的未能落實的台北地區青年學生的武裝起義。二二八文武兩條戰線要求民主與自治的主張是一致的。這也就說明所謂「省藉矛盾」並不是二二八的「起因」。也因此,同年十一月十二日,參與二二八鬥爭而流亡的謝雪紅等人在香港成立的反蔣愛國統一戰線——台灣民主自治同盟,強調的還是民主與自治。
- 新冠病毒疫情 香港全民核酸檢測再掀熱議
- 美國總統選舉 拜登須躲開特朗普陷阱
- 大灣區 香港深圳合作發展策略
- 中國改革 中國時刻大辯論儒家文化衝擊美國秩序
- 中國商機 上海進博會美國企業熱絡
- 一帶一路 緬甸向印度購潛艦捨棄中國
- 新科技 蘋果及谷歌公布2020最佳App 疫情下健身類App奪雙平台冠軍
- 中美關係 第三隻眼睛看中美彼此誤判
- 兩岸關係 美台軍售升溫 野戰通訊升級
- 南海風雲 船艦南海對峙馬中低調處理
- 薄評厚論 007之死
- 東南亞 霹靂大臣被投不信任票 大馬執政聯盟內鬥升級
- 中日關係 日本新防長親台制華內情
- 朝鮮半島局勢 朝鮮啟動最高級別防疫
- 香港政治 揭開港獨反中主義的理論根源
- 書介 藏族導演家萬瑪才旦 小說精選集別有洞天
- 影評 中年擂台一秒打拼
- 經典回顧: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 評委簡介
- 中國維權 任志強判刑18年來龍去脈
- 中國軍事 馬祖飛彈之謎 射程遠及上海 兩岸危機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