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成為運載、傳送和「武器化」謠言、中傷、假消息和陰謀論的航空母艦,並非無因。每天有十六億人使用臉書,他們到這個全球最大的社交網站不是要尋找真相或確認事實,而是為了刺激的八卦、爆炸性的醜聞、繪聲繪色的小道消息和驚人的陰謀。這是人性的弱點。
專門研究人類厭惡情緒(disgust)的美國賓州大學心理系教授羅津(Paul Rozin)指出,一隻小小的蟑螂足以毀掉我們對一籃新鮮水果的胃口,但一群蟑螂圍著一顆鮮艷欲滴的草莓,卻是驚心動魄的畫面。負面、醜陋和令人厭惡的東西和人事,最能吸引我們的注意、牽動我們的情緒和支配我們的想像。這也許跟我們對死亡的恐懼有關,「怕輸」(loss aversion)是人類行為的一大動機,影響力遠較「想贏」為大。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康納曼(Daniel Kahneman)在《快思慢想》(Thinking Fast and Slow)一書,將這個現象稱為「負者為王」(negativity dominance)。
美國心理學會的季刊《普通心理學評論》(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刊登過一篇被廣泛引用的文章,題為《邪必勝正》(Bad Is Stronger Than Good)。作者認為,要解決生活的難題,不管是關於工作、學習、人際關係還是自我形象,關鍵在於「去邪」而非「加正」(eliminating the negative rather than accentuating the positive)。英國詩人米爾頓(John Milton)三百五十年前創作的史詩《失樂園》(Paradise Lost)最迷人的角色不是神或聖子,更不是亞當和夏娃,而是魔鬼;因為「絕妙的樂曲都在魔鬼那兒」(The devil had all the best tunes)。從這個角度看,今日的社交媒體不是魔鬼是什麼? ▇
- 新冠病毒疫情 香港全民核酸檢測再掀熱議
- 美國總統選舉 拜登須躲開特朗普陷阱
- 大灣區 香港深圳合作發展策略
- 中國改革 中國時刻大辯論儒家文化衝擊美國秩序
- 中國商機 上海進博會美國企業熱絡
- 一帶一路 緬甸向印度購潛艦捨棄中國
- 新科技 蘋果及谷歌公布2020最佳App 疫情下健身類App奪雙平台冠軍
- 中美關係 第三隻眼睛看中美彼此誤判
- 兩岸關係 美台軍售升溫 野戰通訊升級
- 南海風雲 船艦南海對峙馬中低調處理
- 薄評厚論 007之死
- 東南亞 霹靂大臣被投不信任票 大馬執政聯盟內鬥升級
- 中日關係 日本新防長親台制華內情
- 朝鮮半島局勢 朝鮮啟動最高級別防疫
- 香港政治 揭開港獨反中主義的理論根源
- 書介 藏族導演家萬瑪才旦 小說精選集別有洞天
- 影評 中年擂台一秒打拼
- 經典回顧: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 評委簡介
- 中國維權 任志強判刑18年來龍去脈
- 中國軍事 馬祖飛彈之謎 射程遠及上海 兩岸危機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