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亞洲週刊十大小說,涵蓋兩岸三地及東南亞作家,包括李宏偉、郝景芳、韓松、徐則臣、石芳瑜、陳浩基、劉震雲、阿乙、盧一萍、海凡。前三名中國大陸作家置身人工智能狂潮,將科幻作為飽含隱喻的外衣,反思當下生存狀態,台灣作家石芳瑜總結全球化感情之旅,香港作家陳浩基揭開網絡霸凌的殘酷,大馬作家海凡寫出馬共的滄桑。
二零一七年亞洲週刊十大小說揭曉。來自中國大陸、台灣、香港以及東南亞的中文作家—李宏偉、郝景芳、韓松、徐則臣、石芳瑜、陳浩基、劉震雲、阿乙、盧一萍、海凡等人的作品,被選為亞洲週刊二零一七年度十大小說。他們創想未來的方式,或是回溯歷史,展現「未來決定現在」的思考,或是「歷史是未來伏筆」的靈感。
被定義為「人工智能突破元年」的二零一七年,也是機器人技術飛速發展的一年。過往文學作品中投射出的科技想像,有不少已成為現實。李宏偉《國王與抒情詩》以懸疑的外殼包裹對科技消解語言抒情性的隱憂,以想像二零五零年中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神秘死亡為隱喻;郝景芳《人之彼岸》遙望人工智能技術深入未來生活的「彼岸」;韓松《驅魔》創建出「人工智能統治人類」的「烏托邦」,都顯示當代中國大陸作家置身人工智能狂潮,面對輿論空間日趨壓縮的現狀,將科幻作為一件飽含隱喻的外衣,設想未來、反思當下生存狀態。
文學是預言,也是反射鏡。兩年前郝景芳的《北京折疊》中,分屬不同階級的「折疊空間」,竟預測了二零一七年北京市「低端人口」的痛苦命運。中國作家徐則臣的新作《王城如海》更是將「高中低端人口」的命運戲劇化相連,勾勒「京城眾生相」。台灣作家石芳瑜將九十年代到太陽花運動的個人歷史與全球化步伐互動,寫出這一代人的心路。香港作家陳浩基的《網內人》寫出互聯網世界的殘酷,網民恣意霸凌導致死亡的悲劇。大馬作家海凡則在《可口的飢餓》中,寫出他在馬共武裝部隊的滄桑與反思。
作家劉震雲在《吃瓜時代的兒女們》中以社會新聞為「主料」,不動聲色地展示網民圍觀熱點事件、暗裏推波助瀾的「吃瓜心理」。異曲同工的是,十部小說不少題材都與作者本人的生活經歷息息相關,無論是曾為小鎮警察的阿乙寫出的《早上九點叫醒我》,軍旅生涯長達二十七載的盧一萍寫的《白山》,還是在馬共部隊度過十三個年頭的海凡,都借小說形式實現了對個人經驗的沉澱。
- 新冠病毒疫情 香港全民核酸檢測再掀熱議
- 美國總統選舉 拜登須躲開特朗普陷阱
- 大灣區 香港深圳合作發展策略
- 中國改革 中國時刻大辯論儒家文化衝擊美國秩序
- 中國商機 上海進博會美國企業熱絡
- 一帶一路 緬甸向印度購潛艦捨棄中國
- 新科技 蘋果及谷歌公布2020最佳App 疫情下健身類App奪雙平台冠軍
- 中美關係 第三隻眼睛看中美彼此誤判
- 兩岸關係 美台軍售升溫 野戰通訊升級
- 南海風雲 船艦南海對峙馬中低調處理
- 薄評厚論 007之死
- 東南亞 霹靂大臣被投不信任票 大馬執政聯盟內鬥升級
- 中日關係 日本新防長親台制華內情
- 朝鮮半島局勢 朝鮮啟動最高級別防疫
- 香港政治 揭開港獨反中主義的理論根源
- 書介 藏族導演家萬瑪才旦 小說精選集別有洞天
- 影評 中年擂台一秒打拼
- 經典回顧: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 評委簡介
- 中國維權 任志強判刑18年來龍去脈
- 中國軍事 馬祖飛彈之謎 射程遠及上海 兩岸危機升高
